律匠学院

律匠学院

律匠说 | 从律师中选拔法官、检察官、监察官应当成为常态

刘彦  2019年3月6日

blob.png

(一)

       北京市公布了《从律师和法学专家中公开选拔法官、检察官工作实施办法》,尽管之前上海、浙江、江苏等地都已经在探索实施,也已经有律师通过选拔成为较高等级的法官,但真正形成固定机制的还是北京。这个办法甚至规定由北京市委负责解释,可见北京对这项工作确实是高度重视的。

       毫无疑问,当前法律圈出现了一些“逆向流动”现象,曾经的法官、检察官纷纷出走,或者做法务,或者进律所,甚至还出现了省高院正厅长级副院长辞职到国企任董事长的现象。尽管,只是个别现象,但还是得引起足够得重视,给予法官检察官更高的物质保障、更大的晋升空间、更强的履职保护应当是今后相当长时间司法改革的重要课题。

       我们律匠所也一直在努力吸引各方面的人才,尤其是具有多年审执、公诉经验的业务精英。可喜的是,我们已经从全国各地法院检察院纪委税务等部门和机关中引进了(即将转入)几十位业务骨干。这些人都将成长为律匠的中流砥柱,成为律匠发展壮大的基石。在律所初创阶段,能够得到这么多精英义无反顾的加入,远非感激二字所能表达。

(二)

blob.png

       这些天不断有来自不同方位的朋友向我推荐律师或者律师助理,这些年轻人真是一个比一个优秀,名牌大学毕业、硕士研究生以上文化程度、二门外语,确实综合素质十分高。律匠求贤若渴,不拘一格。

       但与此同时,律匠对进人的把控审查也是比较严格的,对于新进人员的培养也是煞费苦心,新律师进所后,一般由具有十年以上法检律工作经验的老同志指导。而且,随着律匠的发展,我们还会越来越多的招聘应届毕业生,甚至到重点院校去宣讲招聘,未来的法律服务市场属于年轻人。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法律人才的中低端市场已经高度饱和,越知名的律所对进人的把握越严格。一个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的大学生进大型律所已经不是那么容易了,而律所的选择空间和机会却越来越大。

(三)

       法律服务市场的激烈竞争、当事人对律师综合素养的高要求直接导致了大所对引进人才的严苛与谨慎。可以说,如果没有特殊的加分项,一线城市的大所对普通本科院校的大学生几乎就是不感冒的。

       另一方面,严峻的法律服务市场行情也倒逼了存量律师倍加努力,柴米油盐房贷车贷赡养抚养逼迫存量律师刻苦钻研业务,在全面提升综合素养的同时,努力成长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型人才。这也就不难解释,向法官咨询,大部分人都是偏才,只懂民商或者刑事,极少有人民刑行全部熟悉,而律师,许多人对常规案件都可以做到娓娓道来,谁不是从万金油走向专业化的呢?在执业初期,谁没有半夜爬起来翻著作、查法条、找案例的经历呢?

(四)

       按照目前律师队伍的发展趋势,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将成为基本趋势,而收入分化只会越来越严重,一些年轻律师将会面临零案源的尴尬境地,即便是执业年限五年以上的律师仍然会面临严峻的案源问题。

       正所谓尝遍律师职业的酸楚苦辣,这些人一旦有机会手握法锤,我相信,他们对于律师职业应该会有更多理解、信任、同情。

       实际上,我也很少见到前法官、前检察官们在诉讼过程中会紧紧揪住细枝末节问题或者程序轻微瑕疵大做文章,就是因为这些曾经当过法官检察官的律师们更加能够包容现法官检察官的不易。不同法律职业角色之间人才流动客观上缓冲了不解、对立。 

       也只有全面体验不同法律角色,才能懂得各自的苦泪欢笑。我当法官时,一直认为律师们基本都在捡钱,从来不知道作为原告代理律师还需要去公安机关拉人口信息,从来不懂得搜集证据竟然有那么难,也从来体会不到诉讼过程中与当事人相处的繁琐。

blob.png

       另外,需要特别提倡的是,国家正在建立监察官制度,可以预计一个相当专业、相对稳定的监察官队伍会逐步建立起来,尽管现行《国家监察法》并未对律师介入有明文规定,但是将来关于调查人员出庭、非法证据排除等制度也会陆续建立和完善,从刑事律师中选拔优秀者加入监察官队伍也有利于监察委加深对律师职业的了解,并且不断纠正一些不规范的做法。

       走向融合,互相“渗透”将会是未来法律职业的主基调!律匠将会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优厚的条件迎接法检精英的加盟,同时对律匠的优秀律师走进法检监更加包容、更加支持。